翻页   夜间
衍墨书轩 > 异世登仙传 > 第二十七章 黄鼠狼讨封
 
我刚打算锻炼身体,增强体魄,冷不丁就被扣上高帽子,还要兼职驱邪,这还真是片刻不得停歇啊!

也罢!

既来之则安之。

四月初十,李大宝统计完田产,造好花名册,向我汇报,观音山方圆二百里,良田五百亩,薄田八百亩,佃户实有二百一十九户,现有黄金五百两,白银三千两,为皇上封赏,碎银一百两,为收租置换所得。

好像挺多的嘛,但也好像挺烫手的。

看来这佃五百户,只是个虚数,当时根本没有那么多住民。

------(吾乃分割线)

我曾经翻过青远市的县志,依稀记得,里面的记载是:元末明初,民力空虚,朝廷从各地移民填补,形成影响历史人文的东南西北大融合。

追踪循迹,青远市现住民中有一部分是山西、四川、湖南、浙江以及内蒙的后裔。

至明朝中期,青远市的民力才勉强恢复到唐宋的水平。

如此看来,当时能够得到五百佃户的封赏,也是十分有分量的了。

------(吾亦分割线)

“大宝,你把黄金白银各分成二份,一份黄金二百两,白银一千二百两,赠与青远县;一份黄金三百两,白银一千五百两,赠与莱州府,均以捐学的名义,要他们务必收下。留下四百两,足够你我二人在此休养,纵是日后许你一门亲事,也绰绰有余。”

李大宝听完我的安排,略微有些惊讶,但没有做任何反驳,立刻着手去办。

观音殿外,一班衙役和十几个民夫簇拥而来,刚好碰到李大宝出门。

民夫有的挑着石鼎,有的挑着檀香,有的挑着点心衣物等其他物品,和衙役都在树下候着,等待李大宝进门通禀。

我也不知道该怎么布置,让李大宝看着安排。

一切妥当,李大宝又来请示,说有剃头师傅在外候着,等着给我剃头。

我摸摸自己炸毛的头发,确实也该打理一下了。

众人见我新剃的光头,纷纷叩拜,口中喊道:“请圣僧带领,进庙敬香!”

正式当和尚就这么开始了。

衙役们把兵器全都放在树下,脱去盔甲,和民夫跟在我的身后,一齐进到观音殿,学着我的动作,点香绕佛,敬香叩拜,倒也像那么回事。

从下午开始,陆陆续续的就有周围的百姓前来敬香。

每有人来,我都全程陪同,尽量解答他们的疑惑,这才发现,自己的浅薄和不足,人们走后,又赶紧去西厢房看看,衙役有没有送经书过来。

果然有,不仅有经书,还有一些仪轨。

看来孙仁寿也是一个有为官员啊。

经书我倒都能看得懂,但这些仪轨,实在是太过繁琐了。

既然我这观音殿的规模,只能算个子孙庙,那就一切从简吧。

来问经法的,《心经》《金刚经》《妙法莲华经观世音菩萨普门品》,三经具备,我也都抄过几遍,在这山野僻地,也够我糊弄一时了。

毕竟来拜观音的多,问事的少,有什么祈求,他们也大都跪在那里,自己就和观音菩萨默默相告了。

有那有心的,也会在供桌上捐些香火钱,李大宝看见,问我要不要做个功德箱。

我说:“功德随缘,弄个箱子在那里,就好像你在跟人家要一样,给不给都多余。”

四月十三,韦陀像终于造好,民夫抬上来,李大宝问我,要放在哪里?

“就放在树下吧,我要背着练体力的。”说完,我跟着李大宝到殿外检验韦陀铜像。

韦陀像造的威武庄严,做工细致,周身看不出有什么铜渣锯痕,只是那韦陀杵杵在了地上,要背起来的话,只有从身后试试。

也怪我,没有交代清楚。

看过仪轨才知道,这韦陀杵的位置,也是有含义和说法的。

韦陀杵扛在肩上,是说这个寺庙是大庙丛林,可以招待云游和尚在此免费吃住三天;平端在手中,则说该寺庙为中等规模,只可招待云游和尚在此免费吃住一天;若是韦陀杵杵在地上,那么云游和尚进门拜过佛祖菩萨,就自行告退吧,因为该庙是子孙小庙,无力接待云游和尚免费吃住。

李大宝陪同来送韦陀的民夫进去拜完观音,送他们离开,见我还在端详韦陀,轻声说道:“大师,十五会有更多的人前来参拜,是否需要准备舍粥?”

“你看着安排吧。”说完,我试着搬动韦陀像,发现还是很有些吃力的。

还需要加强锻炼啊。

四月十四日,李大宝找来几个佃户,提前准备锅灶大米、香烛蒲团等一应物品,约好次日卯时开火熬粥,迎接香客。

不得不说,李大宝真是一个好管家,僧俗二事都被他安排得有条不紊,我念经拜佛,锻炼身体之外,就是一个甩手二掌柜一般的存在,什么都不用操心,悠然自得。

但是,这种状况只是短暂的。

四月十五日,大雾,周围百姓前来敬香的热情丝毫没有减退,反而空前高涨。

辰时开始,四面八方的香客纷至沓来,我一时间疲于应付,陪着一波又一波的香客反复拜观音,叮嘱他们记得常念大慈大悲观世音佛号,有余力的还可以诵念六字法咒,驱邪助善,增长功德。

幸亏李大宝准备充分,竟然让上午来的香客都能喝到大米粥,香烛也足够他们敬奉用度。

我着实佩服。

说来也怪,怎么小小的青远县,香客的口音却都不相同,有山西的,四川的,还有一些说不上什么地方的方言,叽叽喳喳的,倒好像这里不是一座县城,而是什么大的城市中心,商路通畅,人员来往频繁。

¬¬------(我是分割线)

我曾经也对青远市居民的口音进行过研究,一境之内,同一个物件,至少有十种称呼,即使在现代,“十里不同风”这种现象也依然存在。

相同的节日,两个相邻村子之间的风俗习惯都有很多不同的地方。

后来翻阅县志,才知道,原来,青远市在元末明初,就已经民力空虚,洪武元年开始,陆续从各省往青远市移民,才有了现在的人口数量。

也正因为大规模的移民,四海五湖的人民聚在这里,交流方式渐渐磨合,才促成了青远市人民现在的方言,其表述最接近普通话,让外地人可以比较容易听懂。

一个青远市人,即使没有学过普通话,只要他去一个普通话语境,说话速度适中,对方通常可以听懂他百分之九十的内容。

这大概就是历史移民城市的一个好处吧。

------(我也是分割线)

中午时分,雾渐渐散去,有一个中年道长,也看过布告,慕名而来。

看看几人在树下有条不紊的舍粥,道长捻着胡须,点点头,走进观音殿,自行拜过观音菩萨,便来东厢房寻我。

此时,正有一位香客,和我坐在茶几前喝茶,向我述说他来此路上的奇怪遭遇。

香客姓郑,名叫阿大,身穿青色短衣,头裹一方泥色圆巾,从东而来。

路上雾大,前后左右看不清楚,走到好像一个路口处,有一个五短身材的人影,穿得好像一个老汉,嗡着声音问道:“汝看我像甚?”

“我倒看你三分像妖,七分像鬼,正经的营生不曾做过半分,翻墙偷人的勾当倒是没有少做!”郑阿大正为大雾遮路而心烦,突然冒出个耍闹来的,便没好气地回道。

话刚说完,只见那人影瞬间消失在浓雾之中,再寻已经寻不到了。

郑阿大心里纳闷,也没在意,心想许是谁人无聊,出来解闷罢了,但现在拜完观音,又觉得有些蹊跷,便问:“此乃何为?”

“此乃黄鼬讨封!”道长说话间已经推门而入,身后背着一柄桃木剑,身材魁梧,浓眉大眼,稠密的胡须垂到胸前,颇有几分得道高人的风范。

“在下静云道人,见过悟尘大师!”静云道长朝我一拱手,自己坐到茶凳上,也不客气,倒杯茶,一口喝下。

我给静云道长续一杯茶,虚心请教道:“道长所言,黄鼬讨封,作何见解?”

“黄鼬之辈,过其阳寿未死,饮天地日月精华,久得道行,便寻那旧衣,扮成人样,于路边询问过路之人,被问之人若言像仙,便从仙道,一世修为,即刻飞升;若言像妖,便从妖道,为福为祸,全凭因缘;若言像个畜生,便将那一世修为尽毁,生生世世记恨于你,必寻那时机以报此仇。”静云道长说完,把茶喝下,又仔细端详郑香客的面相。

须臾,静云道长从怀中取出一个叠好的黄纸护身符,递给郑香客,伸手说道:“十两纹银。”

郑阿大被盯得发蒙,下意识去掏钱袋,又转头来看看我。

呃,这不是来抢生意么!

“道长此事多有不妥,郑居士回去,一心向善,勤念观世音菩萨佛号,自能逢凶化吉,买受护身符,大可不必!”我盯着静云道长,心里在想要不要下逐客令。

“大师有所不知,郑居士之处境,已非念佛向善能得化解。”静云道长并没有要把护身符收回的意思,继续说道:“我观郑居士面相,有污浊之气,恐其家中有妖邪之物,此符可保其性命,大师若是不信,随贫道一同前往探查,便可知晓内情。”

人家话已经说道这儿了,我也不好再多言语,只是不知道静云道长开口要十两纹银,是不是有点儿多。

“如此还请二位搭救!”郑阿大听静云道长说完,不由紧张起来,掏出钱包一看,银子不够,便如实相告:“道长容禀,随身银两不曾带足,不如同去家中,事毕一并供奉!”

静云道长没有应答,自己又倒一杯茶,喝完看着我。

“走!”我站起身来,就当现场学学怎么驱邪捉妖吧。

观音殿外,李大宝等人还在熬粥,见我们三人出来,要走的样子,赶紧打过三碗稠粥,送到跟前,问道:“大师要出门?”

“和静云道长去去就回,有人敬香,好生接待,不敢怠慢。”说完,我看看静云道长,问道:“不知道长今晚可有挂单之处?是否需要安排食宿?”

“暂且不用,贫道自有去处,来日再来叨扰。”静云道长说着,大口喝完米粥,把碗还给李大宝,拱手谢过,转身就往山下走。

我和郑阿大赶紧跟上,不知道他家距离此地有多远,我还是觉得不要拖着那么重的禅杖为妙。

下山顺着官道往东一直走,走到往刘家坳拐的小路旁,郑阿大停下用手一指,说,那个莫名其妙的鬼东西就是站在这里问的。

我看着刘家坳的方向,心里不由一惊,难道那讨封的黄鼠狼,正是刘家坳的那只?

章节错误,点此报送,报送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,请耐心等待。